首頁 > 早教頻道 > 家庭教育 > 中國媽媽的口頭禪值得反思
為什么同齡的表哥考進了民辦小學,我們卻落榜了?孩子常常嫉妒別人該怎么辦……孩子總是有讓父母操不完的心,撫養(yǎng)孩子的過程中,一些媽媽把內(nèi)心的焦慮和恐懼傳給孩子,孩子的問題都是父母的問題,這句話雖然讓人驚心,卻得到了越來越多父母的認同。 “熱衷攀比導致的中國式嫉妒,值得反思。”NYC早教和您一起來看看中國式媽媽的口頭禪帶給孩子的困擾。
1. 別人家的孩子
在中國式媽媽眼中,有一種奇特的生物叫“別人家的孩子”。一定程度上,“中國式媽媽”已經(jīng)成了國際性的貶義詞。中國式媽媽最大的共性還有愛攀比,口頭禪是“你看別人家的孩子誰誰誰,哪哪比你好?!边@樣的教育方法能讓孩子做出我們期待的事, 比較也給了孩子一個暗示“你不夠優(yōu)秀。常常被比較的孩子,會變得自卑,長大后容易嫉妒?!案改缚梢哉f孩子做的事對或者不對,但不能說他這個人是好還是不好。不攀比不等于不為孩子設(shè)立教育目標。根據(jù)孩子自身的條件,挖掘他的潛能。”
2. 不能輸在起跑線上
難以拒絕攀比的其實是父母急切的心態(tài)。焦慮看不見,摸不著,但它會影響正常的判斷力。媽媽們不相信自己,只好轉(zhuǎn)而互相比較。其實,真正有效的方法是在懂孩子的基礎(chǔ)上變通出來的。媽媽們必須學會拒絕過多的育兒信息,否則就會陷入焦慮的泥沼。放手養(yǎng)育,陪伴成長,在孩子遭遇困境與挫折的時候,給予安慰與支持,孩子的歡笑,才是我們得到的最實際的回報。
3. 為什么付出這么多,你卻不明白
“愛攀比”、“焦慮”竟然成了“只要孩子學有所成,大人吃點苦無所謂”的中國媽媽的標簽,愛孩子難道有錯嗎。首先問自己,你對孩子的愛是不求回報的嗎,你接納了孩子真實的自我嗎。做父母的大多都不愿承認自己心里的那點小虛榮,而一旦孩子沒有如己所愿,做父母的就從山上跌落到谷底,得不到回報的愛會變得偏執(zhí)焦躁:為什么我付出那么多,孩子卻一點都不明白等等理由。是得父母焦慮急躁。
當媽媽是要學習的。在養(yǎng)育孩子的過程中,要留一些時間來愛自己,關(guān)注自己,讓自己更有力量去面對挑戰(zhàn),這樣才能放下許多焦慮。否則,我們會下意識地從孩子那里需求愛,對孩子的期待會多于愛。“愛應(yīng)該是自由的,是給對方所需要的,而不是把自己的無力轉(zhuǎn)嫁到孩子身上?!?/span>
<上一篇:怎么讓寶寶練就一張巧嘴
>下一篇:父母適當放手對孩子更有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