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早教頻道 > 家庭教育 > 孩子“窩里橫”是怎么形成的
在家庭教育中,同樣存在著“馬太效應”:父母給予孩子的越多,孩子的索取也會越多。 生活中,父母經(jīng)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:孩子在家里像個“小大王”,可一到外面卻膽小怯懦這讓父母很頭疼。孩子在家里和外面表現(xiàn)出這樣的反差并非偶然,小孩子之所以會“窩里橫”,是怎么形成的呢?NYC早教和您一起來看看其中的原因。
原因不過是父母和其他長輩的溺愛,他們對孩子的所有要求都極力滿足。長此以往,孩子會認為他提的所有要求都是合理的,必須得到滿足。當大人們偶爾滿足不了時,孩子便會大發(fā)雷霆。父母或其他長輩越是疼愛孩子,就越怕孩子被別人欺負,告訴孩子少到外面去。當發(fā)現(xiàn)孩子一個人在家比較孤單時,大人便會對孩子百依百順。 2歲孩子的心思很敏感,他能明顯地感受到自己是家庭的重心。于是,便逐漸養(yǎng)成了凡事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慣。
溺愛孩子會使孩子在家庭庭中變得越來越自大,同時會使孩子形成任性自私的性格。因此,父母和其他長輩應調整自己的教育方方式,首先要做的,就是讓孩子學會尊重和關愛他人,而不是“唯我獨尊”。
1. 教孩子懂禮貌,守規(guī)則在人際交往中,只有充分尊重別人的權利,你的權利才會被尊重。只有遵守共同的規(guī)則,生活才會井然有序。當孩子幫你干活時,要對孩子說“謝謝寶貝兒”,并且鼓勵孩子對幫助他的人都要說“謝謝”。每次家里有人來訪,都讓孩子禮貌地問候客人,并用你的一言一行去影響他。
2. 鼓勵孩子嘗試與他人交往,可以讓孩子自己嘗試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。在這之前孩子已經(jīng)習慣于父母幫著做事情,所以一開始時他可能還會說“幫我做”,這時父母不要再滿足他的要求而應對他說: “自己試著做做看。”在你的鼓勵下,孩子會開始鼓起勇氣自己試著做。這時候對于孩子的哪怕一點點成功,父母都要及時地夸獎。千萬不要責備孩子的過錯,責備只會讓他更不知所措,產(chǎn)生挫折感和失敗感。
總結下來的就是,爸爸媽媽包括家里的老人不要過度的去溺愛孩子,要讓孩子學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。讓他們勇于嘗試,學會尊重別人,不要形成他們自私的性格。爸爸媽媽們也要重視孩子“窩里橫”的性格。
<上一篇:爸爸媽媽怎樣做可以讓孩子心理健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