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早教頻道 > 家庭教育 > 怎樣做到不打不罵,還能讓孩子知錯就改?
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,總有犯錯的時候,每當孩子犯錯的時候,家長往往是火冒三丈。想著一定要如何如何懲罰孩子,有的甚至是又打又罵??墒沁@樣的懲罰措施真的有效嗎?孩子知道自己錯在哪了嗎?其實,NYC紐約國際早教中心認為,讓孩子認錯改錯,不用打也不用罵,還有更好的方式。
努力成為可以與孩子共同去面對錯誤的媽媽
昨天中午吃飯時,爺爺說:“小龍看完兩集動畫片就不看了,自己關(guān)了電視?!蔽乙宦?,趕緊接話說:“我家寶貝可自覺了,每次看完兩集動畫片,自己就關(guān)了電視?!?/span>
小龍聽見我這么說,大概是被夸得不好意思了,便自己走過來說:“媽媽,我昨天晚上哭鬧了,對吧?”
我一聽,大有一種自我檢討的感覺,雖然心理暗自高興,但仍然不動聲色地說道:“對啊,你為什么要哭鬧啊?”
他立即嘟著嘴巴,露出一副難過的樣子回答道:“我昨天晚上很不開心。”
“你昨天晚上為什么不開心啊?”
“我想讓媽媽陪我跑步!”
“媽媽陪你跑步了啊!”
“你跑得太慢了,你這樣跑的!”他一邊說,一邊邁著腿,輕輕地走。
“其實,你也知道媽媽為什么要輕輕地走,因為媽媽不懂打擾樓下的爺爺奶奶休息,對吧!” “嗯,但我還是哭鬧了!”
“昨天已經(jīng)過去了,你知道自己錯了就好了!”說完,我抱了抱他。
其實,小龍經(jīng)常自我認錯。記得那天,我剛收到馬老師給我寄的限量版鋼筆,包裝盒非常漂亮,我剛打開盒子,拿出筆來,他就拿著盒子來跟我說:“媽媽,我太喜歡這個盒子了,可是,我不小心把這個弄掉了,沒關(guān)系吧?”
我看了一眼他手上的蝴蝶結(jié),便笑著說:“沒關(guān)系,這個就送給你了!” 沒想到,他拿著蝴蝶結(jié),又拿著盒子,想來想去,最后自己把它粘了上去。
小龍這種知錯認錯的態(tài)度讓我感到很欣慰,也很慶幸自己在很早以前就對犯錯有了很深層次的思考。
他們母子給了我深層次的思考,我不希望自己成為婆婆那樣的母親,我更希望我兒子不管犯了什么錯誤都能主動告訴我,我只有在得知詳情的情況下,我才能借助自己的力量去幫助他。即便犯了不可饒恕的錯誤,我作為媽媽也有責任去督促他改正。帶著這樣的信念,我努力成為那個可以與孩子共同去面對錯誤的媽媽。
下面我把我的經(jīng)驗總結(jié)出來: 除了原則性錯誤以外,請給孩子試錯的機會
孔子有云:“人非圣賢,孰能無過!”心理學(xué)中也有“試錯法則”。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,犯錯其實是孩子成長的必經(jīng)階段,他在探索外界、探索自我的過程中,只有通過不斷犯錯,才能獲得經(jīng)驗,進而形成正確的是非觀。否則,他永遠也不知道自己什么做法是正確的,什么做法是錯誤的。自己的行為尚無定論,自然也不能去評斷別人的行為。所以,除了原則性錯誤以外,父母應(yīng)該給孩子試錯的機會。
不指責,寬容對待孩子的錯誤
當孩子犯了錯誤以后,父母一定要寬容對待。任何指責、抱怨,都會把孩子逼退到一個你無法理解的角落里,從而選擇各種方式來隱瞞你,或者跟你對抗。因為他不敢面對錯誤,更不敢面對父母的指責。其實,犯錯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沒有改正錯誤的勇氣。
先接納錯誤,再跟孩子一起探討正確的做法 接納孩子的錯誤后,撫平孩子的情緒,再跟孩子一起探討犯錯的原因,是經(jīng)驗不足,還是認知不足。找到原因以后,父母再跟孩子一起探討正確的做法。在知錯、認錯、改錯的過程中,孩子就會逐漸成長起來,慢慢也會用一定的是非標準來約束自己的行為。
好的父母,對于孩子而言一定是良師益友,而不是只有家長的權(quán)威,高高在上。所以,平時的溝通很重要,家長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上來思考問題,跟孩子一起來進行探討,讓孩子覺得你可以幫助他,也可以陪他一起面對錯誤,改正錯誤。
<上一篇:堅持讓孩子做這些,孩子越來越聰明